出伏后,还有接下来凶险的30天,做好这几点很关键

时间:2022.08.26 字号


出伏啦~

超长待机的三伏天终于结束

出伏第1天,大家就度过了一个风雨交加、电闪雷鸣的夜晚。


天气虽然凉快了不少,但真正的挑战现在才开始!


01

凶险的30

从8月25日到9月23日(秋分)这30天,是一年中气温波动最大、最频繁的时候,一天中气温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度,呼吸道、肠胃炎、感冒等多种疾病也都会在这段夏秋交替之际出现。



夏季人体消耗大,易体虚

夏天昼长夜短,睡眠、休息时间相对减少,再加上天气炎热,不仅出汗多,一些营养物质也会随汗液排泄,而且消化功能大多有所降低,进食减少,过度消耗的能量得不到很好补偿。

昼夜温差增大,血管危

昼夜温差大,在气温忽冷忽热的刺激下,人体血管受到刺激收缩,最容易诱发一些血管硬化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。同时血管收缩紧张,血压波动较大,进一步增加了心梗、脑梗的危险。

暑热未退,肠胃弱

夏季多贪凉,人体的胃肠功能经过一个盛夏的消磨,本就较为虚弱,而到了初秋,为了适应光照、昼夜温差的变化,人体的生物钟及各种激素会做出相应调节,这一系列的过程会直接影响神经系统,间接影响胃肠道功能。


尤其是老人和小孩,更容易出现脾胃失调、消化不良等情况,甚至还会导致肠道传染病的发生。






秋燥严重,燥气伤肺

“出伏”时节,秋燥严重,燥气易伤肺,由于肺的功能受到抑制,机体可能出现供氧不足,可造成皮肤瘙痒、毛发枯萎等,还可出现过敏、便秘等症状。

自古逢秋悲寂寥,影响情绪

从夏入秋,阳光照射逐渐减少,影响体内神经递质分泌,造成情绪状态紊乱。

热邪导致津液流失,易感冒

立秋之后,患风、寒、暑、湿等疾病的人开始多了起来,多数是嗓子干、咽喉肿痛、发高烧,同时伴有各种感冒的症状。


这是因为秋高气爽之后,空气透明度增加,太阳当头照会有种炙热感,这种热邪,会导致人体津液流失,使得经络流通载体不足。同时,热邪导致津液流失,会加重干燥的状态,口鼻之处黏膜干燥,使得外邪容易进入。


02

接下来,做好养生很关键
润一点,助养肺

“出伏”之后,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,气候逐渐干燥,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,要多吃白色食物润一润,如莲藕、山药、百合、鸭肉等。


早一点,防秋乏

在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,自然界的阳气渐弱,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,经过昼长夜短的盛夏,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,特别是老年朋友,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,“秋乏”更容易出现。要缓解“秋乏”,睡眠尤其要充足,每天尽量比平时多增加1小时睡眠。






暖一点,防寒凉

入秋后,早晚比较凉,要注意增加衣服。此时节切忌“乱穿衣”,应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,一定护好脖子、后背、脚部,这些部位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,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,引发危险。


出伏后尽量不要在夜晚睡觉时开空调,即使要开最好定时,以免半夜长时间开空调时寒气入侵人体内脏、经络和骨关节,引发疾病。

勤一点,少发霉

出伏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,空气中的霉菌遇到适宜条件便会在媒介物上生菌,因此居家要注意勤通风,选个晴朗的日子把衣物从箱中取出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。有条件的可以用电熨斗熨一下,以减少衣物上的水分。衣物挂起来要保持一定的间隔,以保证良好的通风。

慢一点,多热身

为有效驱除“秋乏”,若遇天高云淡的爽朗秋光,要到户外走走,适当做些有氧运动,如爬山、慢跑、散步、做操等。


运动程度以“不累”为宜,时间选在早晚。此外,早晚温差开始变大,低温状态下肌肉的黏滞性较高,如不做热身活动就开练,很容易导致肌肉、韧带损伤,因此要注意热身和预备运动。


出伏后,暑气渐散

希望大家做好养生

健康度好秋






文章综合自常笑健康、健康时报
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
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


健康 让生活更美好

Better Health,Better Life

横店文荣医院

地址:横店镇迎宾大道99号

急救电话:0579-86552120

             579120(横店网)

预约电话:0579-89301611

医院官网:http://www.hdwryy.com